教学活动
崔文涛做客我院“鹊华·艺术人文讲坛”:主题性美术的创作模式——自美术馆的角度谈起
2023-12-05
编辑:美术学研究中心

12月1日,我院“鹊华·艺术人文讲坛”在教学二楼2126教室成功举办。山东美术馆策展部主任、副研究馆员、硕士研究生导师。山东省第三批签约艺术评论家、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崔文涛应邀参加讲坛,并担任“主题性美术的创作模式——自美术馆的角度谈起”学术报告的主讲人。美术学研究中心主任董龙昌及部分博士、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。

本次报告由董龙昌老师担任学术主持和学术评议,在对崔文涛老师作简要介绍后,报告正式开始。崔文涛老师结合美术馆日常工作所见,选取人物画、山水画、静物画三种类型,观察和总结了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常见的“人物+符号”、“水墨+色彩”、“实物+实物”三种模式,并分别列举了众多案例来指出这三种创作模式中常出现的问题:“人物+符号”模式常存在因循守旧、“拿来主义”的问题;“水墨+色彩”模式多追求外壳而不是内核,导致所指不清晰;“实物+实物”模式则容易陷入回避历史思考、牵强附会的困境。由此崔文涛老师提出“视角+体验”模式,并列举《鸿蒙初辟》《蒙山不言》《丰碑》三件经典作品为例,强调了艺术创作基于现实、深入生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,给同学们提供了一条能够避免上述问题的新路径,指明了当下艺术创作与艺术鉴赏的新方向。



讲座结束后,董龙昌老师对讲座作了点评。首先肯定了崔文涛老师的讲座对理论专业和实践专业同学的启发性,并指出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形成特定的模式,又在继续发展中摆脱这种模式的规律,最后强调了主题性美术是一个兼顾理论和实践的热点“话题”。

在互动环节中,艺术学硕士冀志茜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:“当代艺术应当怎样表达创作中的主题性?”崔文涛老师用他在策展中的经验来解答了这个问题,他表示材料和技巧从来都不是问题。艺术学硕士左佳昕就此继续提问:“如何看待当代艺术强调的是观念而不是材料或技法这一说法?”崔文涛老师认为,当代艺术中的主题性创作应当是新观念、新材料和新技法的叠加,主题性创作也是与时代并进的。美术学硕士徐艳艳提出了一个实践层面的问题:“应当如何创作优秀的主题性美术作品?”崔文涛老师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,要先明白主题性创作是什么,再思考如何创作。艺术学硕士张苡榕的问题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:“艺术学和美术学专业的同学需要做怎样的努力才能去美术馆工作?”崔文涛老师指出美术馆需要美术理论人才,需要能够把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人才,并热烈欢迎美术学院的同学们加入美术馆。



此次讲座内容详实,崔文涛老师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,语言风趣幽默又引人深思,为实践类的同学们提供了“视角+体验”这一重现实的创作模式;为理论类的同学们提供了理解、鉴赏主题性美术作品的真切经验。此次讲座对于促进我院研究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齐头并进,进而助力专业成长提供了重要契机。

文字|美术学研究中心

图片|孙宝田